close

於是,我又回來了,回來這塊有點熟悉既陌生的地方。


說是熟悉嘛,不完全是,我花了近一個小時回顧之前寫的文章,又萌生出:「這是我寫的嗎?」的念頭,文字那端的我好陌生; 但「它」的確是我,「被文字翻湧過的回憶」的確是我的,曾經的我。 因為曾經,又花了近十分鐘試了好幾遍的帳號密碼,「陌生」又在螢幕那端指著我。 來來回回,好像乘著時光機一樣,在腦中翻閱著慣用的帳號、隱藏的密碼,同時在心中假設「如果無法登入怎麼辦?」想放棄,又捨不得。 「都幾年沒登入了,我幹嘛執意要登入?有東西要寫,寫在FB就好了,我在執著什麼?」 是啊!我在執著什麼?


可能,最近又活得不像自己了。 「不像自己」這句話是矛盾的,因為「自己」是什麼樣子? 我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知道「自己」是什麼? 33歲,44公斤,155公分,生日介於水瓶和魔羯中間卻越老越像魔羯座的牛脾氣女子,喜歡呆呆矬矬的東西,喜歡發呆,喜歡剛下雨時空氣瀰漫的泥土味.......我,多多少少,知道「自己」是什麼。


但,我所謂的「不像自己」,是指不像「無法用文字描述的自己」,儘管沒辦法描述,但我確實是知道的。


聽起來似乎很玄妙? 你一定也有類似的經驗,像是是碰到一些事情,你與他人有不同的感覺或做法。 而自己的形成就是透過片段性地累積性一件件事情發生的經驗、或是反映出的想法、直覺性的動作等,而漸進式形成的「自己」。 這也可以說明,為何國高中生(甚至大學生)常發生情緒不穩定的狀況,簡單地說,人生經驗還不夠長,體驗事情還不夠多,對自己認知有限。我大抵知道「自己」是什麼,但最近的我卻對「自己」有著強烈的不確定感。


或許是太久沒把心中的話好好用文字一字一句打出來了吧? 只任由感覺像是五顏六色的染料流進叫做時間的洪流裡,散了,留下恍恍然的我站在河岸邊。 感覺不好時,不像是顏料那麼繽紛又朝氣,倒像是嘔吐物。 就像是某人強灌食物到胃裡一樣,或是吃壞東西壞菌入侵,吐出來的東西有時苦澀地像是膽汁也跟著吐出一樣, 黑黑的,糊成一團,我不忍看,撇過頭去用力把那團丟進河裡。


我以為我會忘記,其實我沒有。那一團黏黏的感覺還存在的,甚至還有惡臭味。 我想寫,沒看到具體的文字倚著理性的牆站著,黏黏軟軟的感覺會一直存在。


所以,我回來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